作者:陳茂鴻
已經良久之前了,寫程式前要作構造化系統剖析與設計,這是一種瀑布型的程式開辟流程,在coding之前,要先做系統闡明與系統設計,近些年來靈敏式(Agile)開辟鼓起,逐步庖代舊的體式格局。
傳統行銷平常在歲尾或歲首年月先做一份年度行銷計畫,編好預算。或是新產品上市前寫一份整合行銷流傳計畫,接下來,按表操課。這個模式就是所謂的瀑布式流程,就跟構造化系統闡明與設計是一樣,強調嚴謹的思考、結構後,再動作。在全部IMC campaign(整合行銷流傳戰爭)的履行前中後,行銷人員平常只是知道新聞發佈了幾篇?告白上檔了?可否激發話題?仿佛有人接頭了?產品的發賣量是不是提拔?有時得再多幾個月的視察。假如想要更快知道戰爭的成效,就要用市調丈量對照戰爭前後的立場改變。
當免費的Google analysis可以剖析網站流量後,一切都變得紛歧樣,行銷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查詢達到頁(landing page)的流量,再加上其它的剖析資料的對象,可以查看消費者瀏覽了什麼網頁,有無把商品放入購物車,是不是結帳前打消。行銷軟體行銷的成效如果好,可以即時加碼告白,成效假如欠好,立刻抽換告白。所以為了即時把握行銷資訊,資訊人員必需到場到行銷團隊中,為了即時回應改變,要從傳統行銷改釀成靈敏行銷。
由於行銷團隊的人員構成與行銷戰爭履行體式格局的改變,所以當企業引入行銷科技以後,除科技帶來的改變以外,最主要的是行銷部分的組織變革。借用軟體開辟的經驗,靈敏行銷成為行銷組織的平常,小目的、短時候的反覆衝刺的行銷手法將會庖代本來先計畫再履行的舊法。對企業而言,要能成功地導入行銷科技,不但只是進修一些新的數位行銷手法,更主要是能不克不及構成一個由行銷科技長率領的全新行銷科技部分!
行銷軟體
引用自: http://www.swem.com.tw/%e6%9c%80%e6%96%b0%e6%b6%88%e6%81%af/%e8%a1%8c%e9%8a%b7%e7%a7%91%e6%8a%80%e8%